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内江书法家刘柱:笔墨出自于手实则根植于心

  • 人不如故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58606
  • 回复:2
  • 发表于:2011/12/8 21:54:14
  • 来自:四川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内江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

刘柱作品获全国第五届楹联作品展二等奖









刘柱在河南安阳甲骨博物馆参观
内江书法家刘柱身穿一件棕色毛衣、戴着黑色的框架眼镜,齐颈的长发披散下来,举手投足间尽显书法家的不羁与大气。昨日,应记者之邀,他在家接受了采访。
他的创作用笔灵动遒劲,激情飞扬;结构纵横捭阖,奇异多姿;章法空灵恢宏;格调清新俊逸,具有逶迤旷远、峻拔超迈的风格和入古而新的时代风貌。
●他的行草潇洒自得,纵横捭阖。着墨用笔激情飞扬,枯润相兼,涩畅并施,章法布局,空灵恢宏、逶迤且峻拔超迈
●他的作品经常将青铜器上的铭文、汉代画像砖、竹简、木简、瓦当或封泥上刻画的符号,与现代日常生活中目睹体验的奇异景象联系起来
●他认为,笔墨虽出自于手,实则根植于心。一个优秀的书者,除了技术上的师承,更重要的还在于书者本人“书外”的修养及对书法艺术精神的领悟与体验
一段记忆
舅舅教画画培养他对书画兴趣
今年47岁的刘柱从内江市棉纺厂的一名普通工人,成为如今深谙行草的书法家,刘柱告诉记者,“第一个对我有影响的是我的舅舅,张仁富。”
70年代初,刘柱读小学时,父母假期时把他送到椑木镇外婆家。“一到椑木镇,就和我的一个表哥、两个表弟玩到一起了!”玩弹珠、拍画片、坐板板车、钓鱼……成了刘柱童年最深刻的记忆。
“舅舅就喊我们学画学写字,不要到外面去乱跑,以此来管住我们。”刘柱笑着说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。
舅舅张仁富当时是椑木镇的一名公务员,写得一手好字,家中还有《人民画报》、《芥子园画谱》等许多画报,他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刘柱和三个表兄的“严师”。在刘柱心目中,舅舅十分严格,“只要他咳一声,我们动都不敢动,只能规规矩矩地画画。”
刘柱告诉记者,在自己印象中,第一次得到了舅舅的表扬,是因为自己画的一张“人民空军战斗机”。
当时,舅舅张仁富拿着这幅画,大声问:“这是谁画的?”四个小孩谁都不敢出声,还以为舅舅又要训人了,谁知舅舅竟然开口表扬起来,这让刘柱高兴了好几天。那次表扬之后,刘柱的信心更足了。
舅舅张仁富还在一面墙上办了一张“墙报”,四个孩子交了作业后,只在“墙报”上张贴两个人的作业,一个星期评选一次。有趣的乡村生活和严厉的舅舅一起,构成了儿时的深刻记忆,也培养了他对书画的兴趣。
一位名师
经梅晓初点拨理科男爱上书法
翻看刘柱的作品时,记者发现他的行草透露出潇洒自得,纵横捭阖。着墨用笔激情飞扬,枯润相兼,涩畅并施;字之结体深谙“违—和”、“主—次”、“欹—正”、“虚—实”、“断—续”,以及气脉连贯,章法布局,空灵恢宏、逶迤且峻拔超迈。但是刘柱告诉记者,其实他中学时候是个理科男。
16岁时,刘柱初中毕业,到现在的内江二中读高中,“在父母心中,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。”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,一般是大字40篇、小字20篇,他的数学作业经常剩很多,而小字可以写80篇!他坦言,“我数学最差,文科最好,虽然最后选择了理科。”但刘柱是“身在曹营心在汉”。
刘柱从画画到专攻书法,是受当时的川南著名书画家梅晓初的影响。在偶然一次聚会时,梅晓初对刘柱说,来,写一幅字看看。刘柱顺手拿起笔,写下了四尺横幅“笔情墨趣”。梅晓初觉得刘柱没有怯场,笔道有力,大加称赞。
1981年高中毕业后,刘柱进入原内江棉纺厂工作,又一次得到梅晓初的点拨。梅晓初告诉刘柱,“要说画画,你画不赢科班生,他们的线条是经过专门训练的。”刘柱不解地问,那要怎样才能超过他们呢?梅晓初说,要练书法。
从那时开始,刘柱把业余时间用来练习书法。他到新华书店买来了一些字帖,其中颜真卿的《多宝塔碑》、柳公权的《神策军碑》、《玄秘塔碑》是刘柱反复练习的字帖。刘柱当时每月工资三十多元钱,他就尽量节俭,省钱买书买字帖。
一个错字
令他痛失金奖悟到书法博大精深
真正觉得自己的书法走上了“路子”,还是在刘柱进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读书以后。1987年,刘柱进入电大学习,他除了学习、做作业外,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书法上。那一年,“全国文明杯”书法大赛在上海举行,刘柱以硬笔行书书写了唐诗三首,获得了优秀奖。“那次得奖对自己的激励很大。那时才明白书法的博大精深,才有点明白怎样去表现书法艺术。”刘柱很兴奋地说起那次获奖。
1989年,全国纺织系统进行书法展览。刘柱创作了行草《念奴娇·青玉案》参展。评委们在审看这
幅作品时,都认为作品功力不错,还猜测作者可能是一位上了年纪的人,便推荐这件作品进入七省两区金牌系列并送全国评选。
然而,作品中,刘柱却将词中的“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”中的“凤”写成了“风”,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专业评委评审中认为,该作品如果没有瑕疵有可能获得金杯,可是按展览规则,作品中有错字不应该评奖,最终经过专家评审的讨论,刘柱的行草《念奴娇·青玉案》被破例评为全国纺织系统书画展银奖。在昆明领奖时,一位专家惊讶道“原来还是个年轻小伙”。
  
  • 人不如故
楼主回复
  • 发表于:2011/12/8 21:54:36
  • 来自:四川
  1. 沙发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一个书者离经而不叛道注重修养和精神体验
离经而不叛道,破体而不弃法。刘柱以行草为主要突破口,兼攻隶、篆,致力于碑帖融会的艺术探索道路。
他的作品经常将青铜器上的铭文、汉代画像砖、竹简、木简、瓦当或封泥上刻画的符号,与他现代日常生活中目睹体验的奇异景象联系起来,那一根根超越时空羁绊、体现神秘而永恒运动的线条之美,微观至一个小小的点面,他也是极尽“锋”、“卧笔”、“行藏”、“纽绞”、“顿挫”等书写技法上的复杂变化,尽其所能表现他充盈于内心的意念。可以说,刘柱的作品蕴含微妙神奇的视觉张力。
刘柱认为,笔墨虽出自于手,实则根植于心。一个优秀的书者,除了技术上的师承,更重要的还在
于书者本人“书外”的修养及对书法艺术精神的领悟与体验。在采访即将结束时,他说起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,他十分感慨:“中国书法源远流长,绝对不会随着现在电脑的普及等科技力量的注入而日渐衰弱,是因为中国书法的根源很深厚。中国之笔,始于一画,流出了人心之美,也流出了万象之美。”
目前,刘柱每星期会给一批喜好书法的年轻人上课,“文化的传承很重要,如果对书画有极度的热情和喜好,我都是免费教他们。”同时,他也在准备明年初,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“册页展”,他打算以写有“二王”(王羲之、王献之)时期风格的行草作品参赛。
本报记者罗尹
刘柱
笔名刘竹、阿竹、竹风,别署竹风阁主。1964年生于四川省内江市,对书法传统有较深入的研究,具有扎实的创作功夫,擅行草。
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、内江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。西部书画院副院长。2000年入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,其作品2004年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并获全国第五届楹联大展二等奖,并多次入围省级、国家级书法展。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